“长江水,可甜咧!”东光县找王镇宋井村村民宋连军拧开自家水龙头洗菜做饭,看着汩汩流出的清水,激动万分。“以前祖祖辈辈都喝高氟水、苦咸水,现在咱们喝上了长江水,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得氟骨病、长氟斑牙啦!”
清澈、甘甜、水垢少,是狮城百姓喝上长江水后的普遍感受。自2015年11月沧州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,我市已累计引用长江水5.4亿立方米,约420万城乡居民喝上了优质长江水,其中农村人口230万人,孟村、海兴、东光等7县(区)实现农村江水“村村通”。
水是生命之源、生产之要、生态之基。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不经过沧州,为了让老百姓尽快用上优质安全的长江水,我市积极争取省建设配套工程输水到沧州。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涉及13个县(市、区)、39个乡镇、137个行政村,建设保沧和石津等跨市输水干渠2条,水厂以上输水支管线10条,地表水厂9座,穿越河流、高铁、高速和国省干道等节点工程42处,建设大型加压泵站8座、管理设施18处。规划审批手续之繁、建设任务之重、人员设备投入之多,创造了沧州水利史上多个“**”。
为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研究出台了《配套工程实施方案》,先后召开动员会和南水北调建委会会议进行部署,市政府与相关单位签订了责任状,明确任务主体,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;市水务局精心安排,周密部署,组织沿线县(市、区),及时化解工程建设过程各种难题,扫清输水管线建设障碍;施工单位日夜坚守一线,狠抓质量、抓安全、抓进度。到2017年,我市近300公里供水管线全部贯通,基本构建起了联调联动、互济互补的南水北调供水新格局。
家住市区嘉禾一方小区的居民郭先生平日爱喝茶。他告诉记者,先前家里花了2000多元装了台净水器,不管做饭还是泡茶都用过滤后的水。现在,一拧开自来水,就能喝上长江水。原来的水口感有点发涩,有漂白粉味儿。现在大伙儿都说这长江水口感带甜头儿,好喝,泡出来的茶也香。
“沧州是个缺水的地区,人均水资源量180立方米,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%、全省平均水平的60%,过去老百姓只能向地下‘要水喝’。长江水的到来,对保障全市780万人民的饮水安全、减少开采深层水、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起着重大的作用。”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。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起来只是**步,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才是目标。市委、市政府先后出台《关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实施计划》《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实施办法》,统筹推进江水利用和地下水压采。
近年来,我市广开途径用江水。积极推进生活用水,全部县城城区和部分农村地区人口都饮用长江水,主城区江水饮用比例达到100%,7个县(区)实现江水全覆盖。积极推进生产用水,规划开展沧东工业园区、东光工业园区等县市江水直供项目建设。积极推进生态用水,2018年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为部分河道引生态水5800万立方米,改善了受水河道生态环境。
深化改革用江水。在水价方面,全面推进阶梯水价,落实水资源税改革政策,加快城镇自备井关停工作,已关井1304眼,促进江水合理消纳利用。在农村供水方面,2016年以来,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,投资11.86亿元,实施农村生活用水置换项目,利用南水北调水源替代地下水源,有力提升了农村供水能力,230万农村人口喝上了长江水,彻底告别了苦咸水、高氟水。
管好工程用江水。制定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水质保障和工程设施保护工作的意见》,在全市构建起责任明确、保护有力的工程管理保护体制。先后制定印发了工程运行、应急抢修、泵站值班等工作制度,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。加强巡查,每天对工程设施全面巡查,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问题。落实责任,将工程运行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所站、每个班组和每名工作人员。
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新时期治水思路,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,严格限采深层水,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引江水向农村延伸、向工业园区直供,打造河北省江水村村通示范区,为建设河海相济、动能强劲的重要增长极提供水资源保障。